只要在指定商家消费,就可以获得消费商品3%~10%的返点到个人养老账户上,等到老来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提取?近日记者接到市民反馈称,打着“消费养老”这一新概念的理财模式近期将在佛山落地推广,不过对于这一新的理财方式,不少市民心存疑问,到底“消费养老”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又是否安全?记者通过多渠道了解到,“消费养老”其实质等于购买了一份“万能险”。理财专家警示,类似跨界商业模式在推广的时候,必须要让消费者在事前有充足的了解,否则容易引起误解。
市民:每笔消费返3%~10%作为养老金?
“现在宣传的消费养老概念,说只要办理了一张卡,在一些合作商家上消费,就会有养老金的返还。”家住南海的叶小姐近日了解到有类似模式的理财推广。叶小姐称,商家表示,每笔消费将会得到3%至最高10%的返还,存在一个账户上,到了老的时候可以取用。
那么,这种“消费养老”到底是怎样一种理财方式?在佛山开展这项业务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理财模式在国内早有开展,但在佛山作为首个试点推广城市,今年刚刚开始。“消费养老其实是通过企业搭建一个平台给商家和消费者,商家给予一些优惠折扣,然后每笔消费返还的钱会通过银联渠道,进入企业、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共管账户中。”该负责人称,消费者的钱实际上是进入了保险公司的个人账号中,如果消费者有意支取,可以根据合同条款申领。“即使不到退休的年龄,也可以提前申请提取,但是这相当于提前退保,根据实际情况只能拿回其中一定比例的‘养老金’。”
调查:相当于购买了一份“万能险”
记者随后联系到曾尝试过该模式的一家大型国有保险集团佛山分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证实,该公司确实有合作开展“消费养老”的业务。“不过这种理财方式,实际上相当于购买了一份万能险。”该负责季先生解释,这份万能险里面包含了一份相当于团体年金的养老险和一份交通意外险。
该负责人称,这实际上相当于一些企业的企业年金,只不过要求和操作的方式不一样。而如果相关消费者要提前支取,实际上就等于保险合同中的“退保”,则需要按照合同条款的约定凭相关身份证明和材料才可以办理,并且提前退保要扣除合同约定比例积蓄,“这意味着消费者不能够全部拿到账户上所有的钱。”
保险协会:需进一步调查了解是否符合监管原则
“这种商业模式作为理财手段,好处是把很多跨界商户不同的会员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从而产生聚合效应。”佛山保险业内人士称,这样的操作暂时风险不会很高。“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本身要购买相关的商品,不需要他们额外的投入,但合作商家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而消费者有利润返还,实现双赢。”该人士称,该模式作为万能险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保险保障功能,其实质类似基金性质,但每次消费存入金额的门槛,则较通常的个人万能险而言较低。
记者就此理财方式向佛山市保险协会相关负责人咨询,但保险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自己也是首次听到,是否符合监管原则,还有待向保险公司做进一步调查了解后才能给予答复。
消费者需留意了解清楚合同避免误解
佛山保险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消费养老”需让消费者在事前有充足的了解,即遵循“同意原则”,才可将其个人资料转移到保险公司,并在保险公司开设相关账户,客户和公司双方必须达成共识,否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很可能只看到宣传的通过消费有养老金返还,而现在的保险条款多以文本告知的形式,设计上非常复杂,很多人在看的时候都不会细看。”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担任总监的刘先生称,因此,日后在账户资金的提取上,很容易因此产生误会。
“这种跨行业合作致力于消费养老的新模式可以借鉴,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江*宏举例称,例如有无正式保单?有无在保监会备案?在这些商家购买商品性价比如何,提取到底要扣除比例多少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消费者和行业去考虑。“养老规划是长期的过程,这种模式能够持续多久?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江*宏称。
什么是万能险?
**保险(简称万能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给予保护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内资金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保人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联系起来。
1、本网所有内容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京普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普律法律咨询",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律师 "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除注明"来源:xxx律师"的内容外,本网以下内容亦不可任意转载:
(1)本网所指向的非本网内容的相关链接内容;
(2)已作出不得转载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声明的内容;
(3)未由本网署名或本网引用、转载的他人作品等非本网版权内容;
(4)本网中特有的图形、标志、页面风格、编排方式、程序等;
(5)本网中必须具有特别授权或具有注册用户资格方可知晓的内容;
(6)其他法律不允许或本网认为不适合转载的内容。
3、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不得进行如下活动:
(1) 损害本网或他人利益;
(2)任何违法行为;
(3)任何可能破坏公秩良俗的行为;
(4)擅自同意他人继续转载、引用本网内容;
5、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普律法律咨询”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www.pulv.xyz。
6、转载或引用本网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
7、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8、本网以“法定许可”方式使用作品,已与知识产权所有者签署合作协议并支付报酬。如有未尽事宜请相关权利人直接与本网媒体合作部联系,联系电话为:18310766123。
9、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