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巨野法院判决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该案原告冯某甲是摩托车乘车人(2006年4月12日出生),被告是摩托车驾驶人冯某乙(2006年3月7日出生,已死亡)的父母冯某丙和张某云,以及与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实际车主黎某某。该案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现已生效。
案情介绍
2020年3月3日,黎某某驾驶小型轿车,与冯某乙驾驶的无号牌二轮摩托车相撞,造成冯某乙经抢救无效死亡,二轮摩托车乘车人冯某甲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该事故经认定,黎某某承担此事故的主要责任,冯某乙承担次要责任,冯某甲不承担责任。
事故发生后,冯某甲先后于多所医院治疗,共计支出医疗费284785.44元。因冯某甲目前仍在治疗中,关于其伤残赔偿金、护理费等损失本案中未予主张。
黎某某就案涉车辆在阳光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与50万元商业险。因冯某乙死亡,冯某丙、张某云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黎某某、阳光保险公司赔偿冯某乙死亡赔偿金、医疗费等经济损失,该案审理期间,冯某甲之父与冯某丙签订《协议》,约定双方互不追究,双方同意保险公司赔偿限额620000元的63%支付给冯某丙、张某云、37%支付给冯某甲。
法院依据上述协议,就冯某乙因死亡造成的各项损失959748元,判决由阳光保险公司支付冯某丙、张某云390600元;由黎某某支付冯某丙、张某云293903.6元。阳光保险公司支付冯某甲赔偿款229400元。
案情审理重点和裁判结果
关于冯某甲的具体损失数额,法院结合原告请求及其提交的证据,经依法计算为305725.44元。
关于上述损失的责任分担比例,依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并综合黎某某、冯某乙在交通事故中的过错,法院认定黎某某承担70%的赔偿责任,另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的赔偿款分配比例,黎某某应赔偿冯某甲的数额为227327.81元。在前案中,阳光保险公司已经将黎某某应承担的上述赔偿款支付完毕,因此黎某某在本次诉讼中不再承担赔偿责任。关于冯某丙、张某云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因冯某乙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事故中负次要责任造成他人损害,冯某丙、张某云作为冯某乙的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原告明知冯某乙系未成年人且无证驾驶无号牌摩托车,仍乘车与其同行,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可减轻冯某丙、张某云的赔偿责任。冯某丙、张某云辩称双方已达成协议互不追究,不同意赔偿,法院根据民法典的情势变更原则和公平原则认为,原、被告虽达成协议,但协议签订后原告的病情反复又多次住院治疗,协议内容可以变更,因此酌定由被告冯某丙、张某云赔偿原告冯某甲损失3万元。**
本案涉及到新旧法的适用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有规定,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除外。”因本案事故发生在2021年之前,因此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三条:“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民法典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明显减损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当事人法定义务或者背离当事人合理预期的除外。”因情势变更原则是民法典中的新的具体的规定,因此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案后语
本案除了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外,还涉及到未成年人侵权以及协议签订后的情势变更。涉案交通事故造成一名未成年人离世,一名未成年人重伤,结果令人痛惜。原告冯某甲因交通事故伤情严重,多次治疗不愈且花费巨大,不得已诉至法院,本案的被告冯某丙、张某云因交通事故失去孩子,也是遭受重大伤害的一方,双方均是受害人,承办法官庞秀霞对此案一直揪心,如何能处理好双方之间的矛盾,并将对双方的伤害减至最小是她处理本案重点考虑的问题,经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倾听,最终综合案情作出判决,判决后双方均服判息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有关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当事人必须年满16周岁。未成年更是不能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作为未成年人的父母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监护工作,不要让孩子过早的驾驶电动车、无证驾驶摩托车,一旦发生事故对家庭的伤害都是毁灭性的,未成年驾驶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应引起社会关注。
1、本网所有内容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北京普律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普律法律咨询",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律师 "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除注明"来源:xxx律师"的内容外,本网以下内容亦不可任意转载:
(1)本网所指向的非本网内容的相关链接内容;
(2)已作出不得转载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声明的内容;
(3)未由本网署名或本网引用、转载的他人作品等非本网版权内容;
(4)本网中特有的图形、标志、页面风格、编排方式、程序等;
(5)本网中必须具有特别授权或具有注册用户资格方可知晓的内容;
(6)其他法律不允许或本网认为不适合转载的内容。
3、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不得进行如下活动:
(1) 损害本网或他人利益;
(2)任何违法行为;
(3)任何可能破坏公秩良俗的行为;
(4)擅自同意他人继续转载、引用本网内容;
5、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普律法律咨询”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www.pulv.xyz。
6、转载或引用本网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作者支付稿酬。
7、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8、本网以“法定许可”方式使用作品,已与知识产权所有者签署合作协议并支付报酬。如有未尽事宜请相关权利人直接与本网媒体合作部联系,联系电话为:18310766123。
9、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